陆政办发〔2021〕21号
陆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陆川县2021—2025年中药材
(香料)种植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各相关单位:
?
?
陆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陆川县2021—2025年中药材(香料)
种植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2020年中药材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桂农厅办发〔2020〕49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实现产业兴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资源优势及发展现状
我县地处桂东南,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万公顷,辖14个镇,154个村,全县总人口数1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79万人,农村劳动力51.08万人。
陆川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东经110°4’,北纬21°53’—22°3’,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21.7℃,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无霜期359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对发展中药材生产十分有利。
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粤桂两省区交界处,是广西通往广东的南大门,黎湛铁路复线、玉湛高速公路、玉陆一级路自北向南贯穿城区,交通十分便利。是玉湛高速、浦清高速交汇中心,距全国最大的玉林中药材市场仅40公里。
2021年,陆川县种植中药材面积11.08万亩,产量4.65万吨,产值5.6亿元。主要种植橘红、防已、白蔹、百步、何首乌、天冬、牛大力、穿心莲、黄桅子、五指毛桃、莪术、三叉苦、泽泻、紫苏、莪术、金银花、鸡骨草、广藿香、巴戟天、金钱草、薄荷、葛根、砂仁等20多个主导品种,其中橘红种植面积最大,达6.3万亩,主要分布在九洲江流域的镇。已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50多个。
二、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化升级,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扩张,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在不断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开拓营销市场为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种植,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精深开发转变,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三)基本原则
⒈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整体布局,配套产业。
⒉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⒊坚持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对中药材生产种植进行产业化运作。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20万亩,其中九州江流域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建设五个“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中草药综合示范基地,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
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中草药综合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道地药材种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模式,集药材种子种苗培育、种植、粗加工、仓储、检测、销售及技术示范与推广、教学科研、科普教育、养生观光、诊疗保健养生于一体,从绿色种植规范生产,到产地加工规模储存,再到饮片加工与炮制,“建成四类基地、培育1个园林、打造五个中心、点亮一条街”。以来到玉林市陆川县旅游考察观光的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打响中草药在养生、保健、治病方面的优势,开发特殊人群需求,带动亚健康人群消费,并以示范基地为中心带动当地农户种植,培育出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合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储存集散地与休闲观光诊疗养生最佳地,有效促进陆川生态平衡与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及农民增收。
1.四类中药材基地
(1)标准中药材示范基地。分别在马坡、米场、乌石、滩面、横山等镇设中药材专属区,计划建立1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标准示范基地,每个基地建设面积300亩左右。
(2)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核心,连片规模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广西道地优质中药材及濒危、紧缺中药材。实行“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加强法律规范约束,使种植基地保持良性运作。突破产品技术壁垒,树立品牌、建设名牌,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中药材品牌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战略”。推行中药材种植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3)林药间作套作基地。在林下实施中草药仿生种植,建设林药间、套作示范基地(如三叉苦、五指毛桃、巴戟、穿心莲、金银花、称星木等)
(4)林改药示范基地。在县内各主干公路内侧山岭,将速生桉林改种为药材,建立五指毛桃、何首乌、三叉苦、金银花、称星木等种植基地。
2.培育中药材园林
(1)以中药材种植为主,打造展示中药材的物种与来源的旅游观光园。以中药材为食材,大力推广健康养生新休闲模式。以生态体验、农业循环、旅游观光为主线,并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科普组织提供科研、教学实习及科普教育基地。园区内规划种植以防已、白蔹等100多种中药材为主,以药林、药间套种的中药食疗品种为特色的中药材休闲养生观光园。
3.规划打造4个中心
(1)中药材良种培育繁育中心
针对国家对原料药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集群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充分发挥陆川县的资源和区域优势,建立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着力打造国家基本药物种子种苗基地、中药材科普教育基地,为引领陆川中药材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陆川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特征,以本地特色资源为基础,遵循“产地区划、讲究道地”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争取与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南宁药用植物园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因地制宜筛选特色的道地药材为重点品种,培育优势品种。
(2)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种苗培育繁育中心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含量。建设具有加温系统、降温系统、保温系统、全自动微喷系统和移动方式苗床功能的高科技智能温室。大力推进套种药材种苗区、新品种示范区、主导品种展示区、常规种苗繁育基建设。智能温室按照高标准、高规格自动化、现代化的标准要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引导带动全县药农大力繁殖优质中药材种苗,提高中药材的产量质量,推进陆川药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3)电子商务交易信息中心
一是用于收集华南地产中药材及新产、库存信息情况并向海内外发布,吸引需求方关注和采购陆川优势中药资源。二是对各地的中药材产销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发布,对陆川中药材生产进行信息导航。三是将中心与中药材天地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产商直接交易的目标。
(4)科技服务培训中心
一是为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和咨询。二是开展中药材科技攻关,引进推广中药材贮藏、保险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三是利用中心的一切资源对中药材种植户进行中药栽培、种植、加工技术培训。
4.点亮一条街
聘请国内知名老中医,在国药诊疗保健养生一条街的国医堂坐诊;聘请知名老药工炮制煎药;聘请国内独门绝技老中医,在国药诊疗保健养生一条街设立专科门诊,专治疑难杂症;聘请国内针灸、推拿、按摩、正骨等有独门绝技的高手开店坐堂;诚请有养生药膳特产的饭店入驻,充分利用本地繁育种植的新鲜中药材作为药膳保健食材,规划建设中医养生一条街,努力打造区域知名品牌,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特色,带动中药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
(一)规划布局
根据具体的气候类型、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九洲江流域及贫困村、扶贫村为种植重点。以山岭地带种植为主,以橘红、防已、白蔹、百步、广藿香等为高效药材品种,以重点基地为示范基地,采取林药间、套作的种植模式,力争将我县打造成全国“橘红之乡”、中药材生产大县。
⒈以九洲江流域的古城、良田、乌石、滩面等镇为重点,以清湖、古城、良田等镇万亩橘红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橘红,建设橘红基地。
⒉以滩面、良田、乌石等镇为核心,以九洲江流域河岸两边冲积土形成的耕地为重点,建设0.5万亩广藿香种植基地。
⒊以沙湖、横山、沙坡、温泉、乌石、滩面、平乐等镇为重点,建立以防已、白蔹、百步、何首乌、牛大力等为主导品种的林药间、套作示范基地0.5万亩。
4.以马坡、珊罗、米场、大桥、横山等镇为重点,建设以种植鸡骨草、五指毛桃为主的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0.3万亩。
(二)建设重点
⒈基地建设。抓住橘红等重点品种生产历史久远、质量优良、知名度高等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采取以规模种植为主,分散种植为辅的方式,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和种植带。
⒉专业市场建设。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经销大户等,加强与玉林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设立销售中心,促进地产药材的商贸流通。
⒊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和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精心编写先进适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资料和课件,认真制定和落实培训方案,逐级逐层培训,造就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20家以上,培育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50人以上,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
四、实施内容
(一)依靠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围绕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现代化,依托广西农科院、药物所等有关科研院所,在野生资源上搞综合开发利用,在传统种植业上搞新技术推广,实施科技兴药,努力培育2-3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名牌”、“名品”。
(二)重点品种培育。针对我县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特征,不断筛选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品种。重点抓好橘红、天冬、沉香、牛大力、薰衣草、穿心莲、黄桅子等6个品种的培育种植。
(一)扶持产业化组织发展。各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要根据中药材发展状况,成立县、镇、村中药材种植协会(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广应用药材生产管理技术,通过规范化栽培,生产优质放心药材。要通过“公司十协会(合作社)十农户”或“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农民和药材销售、加工企业联系起来,提高中药材产业化水平,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体。
(二)抓加工升值。改变卖原品、粗包装的传统习惯,大力推广半成品加工,精包装上市,实现初级加工增值。
(三)科学规划。充分利用九洲江流域荒坡、山岭的有利资源,统筹规划,退耕还药,促进九洲江流域绿化治理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开发资源。
?
?
?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 陆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0日印发? ?
文件下载: